RFID的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1970-01-01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很多人可能觉得,RFID应用复杂,可实际上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及后向散射耦合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主要应用:
  1.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
  2.瓦斯钢瓶的管理应用
  3.服装生产线和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4.三表预收费系统
  5.酒店门锁的管理和应用
  6.大型会议人员通道系统
  7.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
  8.医药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9.智能货架的管理
  10.珠宝盘点管理。
 
 
  目前市场上的RFID产品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具有可靠的安全加密机制,正因为如此现今的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后续的银行卡都采用这种技术。
  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标识信息,在生产过程中将标签与商品信息绑定,在后续流通、使用过程中标签都唯一代表了所对应的那一件商品。不管是在售前、售中、售后只要用户想验证时都可以采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对其进行验证。随着NFC手机的普及,用户自身的手机将是最简单、可靠的验真设备。
  一般的标签保存时间都可以达到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样的保存周期对于绝大部分产品都已足够。
  为了考虑信息的安全性,RFID在防伪上的应用一般采用13.56M频段标签,RFID标签配合一个统一的分布式平台,这就构成了一套全过程的商品防伪体系。
  并且,对于用户来说,RFID的特性以及性价比,有着天然优势,工作频率为13.56MHz,该频率的波长大概为22m。除了金属材料外,该频率的波长可以穿过大多数的材料,但是往往会降低读取距离。标签需要离开金属4mm以上距离,其抗金属效果在几个频段中较为优良。 该频段在全球都得到认可并没有特殊的限制。 感应器一般以电子标签的形式,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该系统具有防冲撞特性,可以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 可以把某些数据信息写入标签中。数据传输速率比低频要快,价格不是很贵。
  总的来说,RFID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小到公交卡,门禁卡,身份证。大到物联网,资产设备管理,也算是现代科技文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步了
 

扫一扫,微信咨询

客户服务热线

13662957150
(何先生)

在线客服